堅不可摧的真相

試圖扭曲和打破真相,我們整個社會卻被它所摧毀。 喬爾·希利克(Joel Hilliker

現在,在我們的法庭、新聞發布廳、新聞工作室、辦公室、工廠車間、教室和美國以及其他地方的客廳裡,我們正在以最大規模學習當我們無視真相時會發生什麼。

我們在法庭上看到這一點,這個地方或許是最能揭露真相的地方。 然而,在這裡,我們發現的並不是公正追求正義,而是出於政治動機的謊言。

以范妮·威利斯(Fani Willis)為例,她是對唐納德·川普和其他18人在喬治亞州進行選舉干預起訴的地方檢察官。 她動用納稅人的錢僱用了一個不合格的男人來領導起訴,而她與這個男人有婚外情。 這兩人一起花公款進行浪漫旅行,並對此撒謊。 在接受有關這些違規和欺騙的聽證會時,威利斯上台作證,發誓要說「真相,全部真相,而且只說真相」,她可能偽證,並表現得固執。 她的情人納撒尼爾·韋德(Nathan Wade)在宣誓時堅稱兩人在她僱用他之前沒有浪漫關係,聯繫很少。 然而,律師們提供的電話數據分析顯示,在韋德被雇用前的11個月裡,兩人「通話超過2,000次,互動接近12,000次」——連續11個月平均每天通電話6次,短信 36條。 當我們委託揭露真相的人是如此大膽的謊言者時,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在網路工作室中也看到了同樣的問題,高階主管和記者在選擇某些資訊、省略重要資訊、加入虛假資訊方面的決定。 以主流媒體機構為例,他們堅信在起訴川普的事業中的正義,支持范妮·威利斯,儘管她有道德違規和謊言。 在CNN的一個小組討論中,前聯邦檢察官傑弗裡·圖賓直言不諱地說:「那又怎樣?…假設他們有這種關係——假設他們撒謊!為什麼這會使他們在這個程序中失去資格?

這就是精英、激進分子和普通美國人對待真相的方式:「那又怎樣?」

人們不在乎

追求真理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旨在成為真理的傳播者和堡壘。 美國最負盛名的大學哈佛大學的座右銘是「Veritas」,拉丁語中的真理。

2023年12月,哈佛大學校長克勞丁·蓋伊被發現多次犯下學術欺騙行為:剽竊。 大學領導人聲稱這只是粗心大意。 當蓋伊在外界壓力下最終辭職時,主流媒體稱她受到了保守派的政治攻擊,甚至是種族主義攻擊,因為蓋伊是黑人。 那麼,如果大學校長竊取工作並對此撒謊,有什麼理由不讓她負責監督我們國家頂尖學生的教育?

在二月份,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個故事,說一個名叫Nex Benedict的「非二元性別」的生理女孩在俄克拉荷馬州一所高中的洗手間被反同性戀的惡霸毆打致死。 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和白宮新聞秘書發表講話,為「lgbtqi+青少年」辯護。 全國媒體通報了同性戀團體舉行的小型守夜活動。 glsen(原名為同性戀、女同性戀和異性戀教育網絡)將Nex的死歸咎於「由查亞·賴奇克(TikTok自由派)傳播的反跨性別仇恨,偏執的學校領導和極端州議員。」 然而,警方報告的事實,以及與Nex爭執後的警方胸前攝像頭錄像顯示,Nex(真名為Dagney,並非媒體所說的「非二元性別」)是通過挑釁一些她不認識的年輕女孩( 而不是經常困擾她的惡霸)開始了爭執。 她沒有顯示出嚴重的身體傷害跡象,屍檢結果顯示她並非死於外傷;事實上,她的死可能與這場爭執完全無關。 那麼事實呢? 反同性戀暴力是真實存在的!

這樣的例子經常發生。 無論你看哪裡,事實和真相都被敘事和扭曲所掩蓋:我們的媒體、政治階層、大企業、娛樂、教育。 當謊言為政治、金融、志向或浪漫目標服務時,世界各地的人們都願意扭曲事實。

但事實是,事實是不會彎曲的。

混淆真相和謊言

對真相說「那又怎樣?」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病。 我們的領導者——實話說,大多數人——已經習慣性地選擇性地呈現訊息,進行概括性的概括,並在這樣做有利於我們的政策、我們的先入之見、我們的意志時匆忙下結論。

如今撒謊已經不再讓人感到羞恥。 人們根本不在乎。 在資訊過載和主觀敘事的時代,人們幾乎不指望被告知真相。

科技使謊言以驚人的速度和輕鬆地傳播。 我們經常對所遇到的資訊非常輕率。 看一眼標題就認為自己知道整個故事是很常見的。 哥倫比亞大學和法國國家研究院的電腦科學家在2016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社群媒體上有6成的連結是在沒有閱讀文章的情況下分享的。 我們甚至沒有時間真正理解新聞,更不用說驗證了。

當我們更膚淺地消費更多資訊時,越來越多的資訊是錯誤的。 在許多情況下,這是有意欺騙的。 因此,我們對現實的看法變得扭曲。 我們不知道什麼可以信任。 區分真相和虛假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 與此同時,那些散佈錯誤訊息的人擁有越來越多的工具可供使用——這些工具正在迅速變得令人震驚地強大。

澳洲國立大學於2023年11月13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要求人們研究人臉影像,並辨別哪些是真實照片,哪些是由人工智慧產生的。 電腦生成的圖像如此逼真,以至於更多的人認為由AI生成的臉是人類,而不是真實人臉。

現在,「深度偽造」技術正在製作超逼真的視頻,有潛力欺騙甚至最敏銳的眼睛。 一種名為Sora的新AI應用程式可以根據文字指令創建高度複雜的影片。 輸入「加州淘金熱時期的歷史錄像」,你很快就會看到一個令人驚嘆的全景無人機錄像,展示了一個山脈旁邊的繁忙的19世紀中葉破舊小鎮,完全是虛假的。 輸入「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特工給亞歷克謝·納瓦尼注射致命藥物的監控錄像」,它可能在幾分鐘內創造出那個場景。

除非我們有狡猾、邪惡的想像力,否則我們無法真正設想這種技術可能帶來的所有問題。 如今,人們大多透過數位文字、照片和影片獲取資訊。 許多民調證實,Z世代獲取新聞的主要來源是TikTok。

如何才能遏止欺騙,尤其是技術欺騙? 巴拉克·歐巴馬說他有答案。 但事實上,他的「答案」其實是問題的根源。

不是絕對的真理

2022年4月,歐巴馬在史丹佛大學發表了一篇關於假訊息的演講。 這篇演講經過精心設計,旨在以理性和公正的方式試圖彌合社會分歧,團結人民。

他說,限制危險資訊的方法是增加聯邦政府控制力。 然而,他警告中國的極權主義,嚴格限制網路內容,以及俄羅斯向其公民傳播假訊息。 他說,美國的典範是歐洲,以及歐洲的數位服務法案。 (了解為什麼這項於一月生效的法案令人擔憂,請參閱《歐盟對言論自由的戰爭》)

歐巴馬說:「這是一個機會。這是一個我們應該歡迎的機會,讓政府解決一個重大的問題,並證明民主和創新可以共存。」這聽起來典型的是一個擁護大政府的美國民主黨人的觀點。 然後他說:「這是我們所有人為真理而戰的機會——不是絕對的真理,不是固定的真理,而是為我們內心深處更真實、更正確的東西而戰」(全文強調)。

在他看來,沒有絕對的真理。 沒有固定的真理。

當絕對真理的概念被「在內心深處,我們知道更真實的是什麼」取代時,會發生什麼事? 沒有絕對的東西,你可以相信任何你想要的,任何對你有利的。 這種信念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可以是日復一日,甚至是瞬息萬變。

在實踐中,然而,你不能自由地相信你知道的是真實的。 你必須接受當局決定的「真相」。 歐巴馬列舉了政府應該審查的「虛假資訊」的幾個例子,包括關於氣候變遷